記者 黃炎
2021年3月,第四屆“東風夢想車”大賽即將進入區域賽環節,華北賽區的參賽團隊正緊鑼密鼓進行籌備。據悉,在區域賽中獲勝的團隊將有資格進入“飛升訓練”環節——華北賽區的優勝團隊會前往東風本田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培訓,為最終決賽打下關鍵基礎。
參賽團隊對未來汽車有怎樣的構想?華北賽區將涌現怎樣的優秀作品?日前,記者對來自華北賽區的三支參賽團隊進行專訪,了解他們對汽車、對“五化”的思考。
“在我看來,未來汽車產品發展必將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以科技智能為主的超級汽車,另外一種是追求原始,代表的是人們內心最野性的一面,會延伸出各種極限運動。”來自沈陽大學美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的康佳按照不同的功能設計,在此次比賽投稿了三件作品——“Flash”“The Partner”“Sliver”。
其中,“Flash”的靈感來源于閃電。在康佳看來,速度是“Flash”的代名詞,同時“Flash”也是速度的敵人,是世界頂級跑車的強勁對手。“The Partner”的設計理念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人,在人們每天為各種瑣事奔波的時候,“The Partner”的出現使汽車不再是單一的出行工具,而是在各種場合都不可缺少的智能伴侶,讓用戶在駕車過程中不再孤單,豐富用戶的生活。“Sliver”的設計理念是量產概念汽車,面向大眾??导驯硎?,通過產品分型,能更好地適應汽車產業的發展特點。
來自北京交通大學詹天佑學院的“星空夢想”隊,帶來的參賽作品名為“東風與星空”。該作品在外觀上將“風”“星空”等自然元素和東風品牌進行融合,在色彩、紋路等方面呈現出來;在技術設計上,為作品“搭載”了懸浮、第六感科技、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并通過一定的組合,實現更便捷的操作,達到人機深度互聯的效果。
“我們帶著向往而來,懷著對創新的敬意而來。”“星空夢想”隊的3名隊員都是大一新生,“東風夢想車”大賽是他們參加的第一個創意設計型比賽。雖然在作品打造過程中經歷了一些磕磕絆絆,但是隊員們在堅持和不斷的磨合中,讓創意和構思逐漸得以呈現。在接下來的賽程中,他們希望深入接觸汽車設計程序及原理,并在其他參賽者的設計中學到更多東西。
來自吉林大學藝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的李昊和女友一起組成“人工錦鯉”隊來參加比賽。“世界上最酷的東西就是最純粹的東西,車就應該這樣。”對車的理解,兩人的認識驚奇一致。對汽車的未來,“人工錦鯉”隊則提出了這樣的構想:在未來,隨著自動駕駛、5G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智慧的交通體系已經完成。汽車的造型可以更為汽車本身服務——更加有激情,更加有動感與韻律,也更有智慧。
“人工錦鯉”隊打造了一款名為“粹”的東風2035城市智聯概念車。該作品所展現的正是他們對未來汽車的美好圖景的想象。“最困難的是如何在汽車外飾造型上體現出智感,又不顯得笨拙。”為此,“人工錦鯉”隊看了很多科幻電影及插畫作品,發現可以用一種柔和的有機曲面來設計造型,避免太過生硬的轉折。經過如此設計,使得汽車也有了生命一樣。
“東風夢想車”大賽華北賽區賽事負責人、東風本田駱佳杏:
參賽作品展現出了前衛理念與創造熱情
“當前華北賽區作品的整體水平超出期待,尤其是造型設計方向,很好地展現出了當前國內高校學生在汽車設計方面的優秀才華和熟練技巧。”對于華北賽區作品,華北賽區賽事負責人、東風本田駱佳杏如此評價。
“車企舉辦鼓勵青年學子科技創新的賽事,是促進社會科技文化進步的驅動力,例如在目前收到的作品中,我可以從學生們身上看到前衛的理念、創造的熱情、追逐夢想的激情等象征更美好未來的理念。”駱佳杏說。
駱佳杏表示,自首屆大賽起,東風本田就積極參與到“東風夢想車”大賽的推進工作中。尤其是本屆比賽,大賽組委會全面創新賽事組織形式,讓東風本田能全程深度協同參與到其中。在參與賽事啟動和宣傳、作品招募與初選等工作,東風本田對賽事所堅持的“為行業培養、挖掘后備人才,助力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這一初衷有了更深刻、更貼近現實的認識與理解,東風本田中日雙方領導都對協辦本次大賽的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支持。
據介紹,東風本田將在區域賽結束后,為區域賽晉級團隊提供全面、深入的入廠實習和培訓支持,并組建由公司中日雙方研發專家主導的“飛升訓練營”,用1-2個月的時間指導晉級團隊進一步精細化提升作品的完成度,同時還將為團隊主創人員提供作品發表技巧等方面的專項培訓。